第159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159章
他的心難免跟著一同沈重起來, 卻無論如何都尋不到一條更好的出路——眼下朝中有人稱君侯北伐是貪功冒進,卻不想若不趁東突厥暫被謝氏按下的當口興兵日後又有何機會再將胡虜驅出中原;可大周的國力又的確還沒恢覆到可以支撐如此一場消耗巨大的戰爭的地步,物力人心雙雙被拉扯到極致, 假使君侯此去無法再次創造奇跡,或許……
“秉書。”
沈思之時她的聲音忽然傳來, 他側首向她看去, 女君看向遠方的目光悲傷又平靜。
“算起來你入朝已近一載……如何,還喜歡做官麽?”
這像是要與他閑談、與方才沈重的氣氛相差得遠,他楞了一下,又認真思索起來, 答:“說不上什麽喜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臣想做些事、便不能在草野當個販夫走卒, 只是官身亦非無所不能、進退取舍總有許多不得已,此亦是太後教與臣的道理。”
她聽言一笑、又打趣地看了他一眼, 像是意外他也學官場上那些人說起了漂亮話奉承於她, 頓一頓又問:“那你可曾後悔?那些所謂‘不得已’可是十分消磨人的。”
他又想了想,似乎對她的每一個問題都十分在意,正似當初在乾定宮中答策問時一般鄭重, 片刻後又搖頭,篤定道:“不後悔。”
“想做之事不過能做十之一二, 可若自矜不前便連這一二分都不會有——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有些事就是要一步一步來,日子久了方見不同——有時臣想,潁川方氏清正至此、君侯其人忘身如斯, 尚且要遭世人攻訐非議,其餘尋常人受的那些許委屈……又算得上什麽呢?”
這回出神的人變成了她, 大約不意會在此時聽到別人提起他,片刻的晃神是難以收束的思念,一別數月、她實在已想他想得緊了。
許宗堯當時卻會錯了意,以為女君心底還在介懷君侯此前在南境之事上的逾越——他實在有些為難,心裏既敬重君侯又尊崇女君,此刻也不知該如何找補,就有些尷尬地沈默下去了。
宋疏妍也看出他是誤會了自己的意思,當時卻又不便同他解釋——她其實心底也有些愧疚,許宗堯其人秉性耿介正直、對她亦有人臣忠誠之心,她卻與方獻亭……也不知若他有朝一日知曉了他們之間真實的關系,會否也會對他們生出厭憎鄙棄之心?
“那倘若不做官呢?”
她微微別開眼睛,將話也一並岔開了。
“倘若生逢盛世不入臺城……你最想做什麽?”
這問題像在問他也像在問自己,許宗堯感到她那時的神情有些出離,擡望眼與她一同看向遠處的燈火星辰,思緒也漸漸飄得越來越遠。
“也許做些著述吧……”
他的眼底泛起淡淡的光亮。
“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1)……曹子桓話說得透徹,只是他自己未能做到罷了。”
“若我朝仍是盛世,或許臣便當真振衣濯足歸於山林,種豆南山,日賞朝雲,筆墨為友,終老一生。”
這實在是美妙的設想,倘若她不入皇城大約也想過同樣的日子——方獻亭呢?倘若他不是潁川方氏之後,會否也願同她一起這般清淡平常地度過一生?
她想得有些癡了,醒神時臺城還是臺城、鳳陽殿還是鳳陽殿,她不能同人提及的愛人還在遙不可及的遠方,生死難料、歸期不定。
“孤倒確想看你多寫些文章,”她轉頭看向許宗堯,已從不真切的幻想中抽身而出,“金陵埋沒了狀元郎,後人當知光祐年也曾有青史第一流的錦繡風致。”
許宗堯聞言一笑、坦然受了女君的讚譽,兩人相視一笑,便是這世上君臣難得的相惜相敬霽月光風。
光祐年當記之事……
……這也總能算上一樁。
此後數月,金陵接到的消息有好有壞喜憂摻半。
東突厥的都羅本就不願與金陵議和、當時和談不過是受形勢所迫,眼下被西突厥多番慫恿利誘、果然便又動開戰之念,半月之內血洗王庭將主和一派勢力清洗殆盡,隨即便自東向西與拓那對朝廷軍形成夾擊之勢。
金陵聞訊震動,少帝氣得親自下旨砍了都羅次子畢忽努的腦袋、還派人將其送至江北羞辱對方,只是此舉除洩憤外實在沒有別的意義,江北之戰局已由此亂成了一鍋粥;幸而方獻亭出征前已料到東突厥會背信毀約、新歲時請謝辭南下也是為商議防禦布置,朔方幾鎮節度使尚受皇命,西北一線的戰事暫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只是如此一來朝廷供給糧草的壓力便更大,江南民怨之聲亦越發難以控制,坊間許多百姓要求朝廷撤軍休戰、便是將中原舍給異族也無甚不可,六月時漸次爆發了幾場暴丨動、都被千機府派兵有力鎮壓了下去。
宋疏妍萬分辛苦地在朝內穩定局勢,方獻亭在前方大約也有所耳聞,七月裏他在奏報中請增派三萬神略軍馳援、便是在為將決戰提前做最後的準備;宋疏妍自不會不應,不顧洛陽派的阻撓參奏將五萬神略軍派往商州之南,長安近在咫尺,只要能將西都故地收回她便有餘地安撫民心平息爭議。
北邊那個偽朝廷也知金陵在做什麽打算,鐘曷是發了瘋、一把年紀還要親自領兵上戰場抵擋朝廷軍,雙方在商州一線你爭我奪你進我退、每日都要死上成千上萬人,突厥人、漢人,中原人、江南人……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人間地獄不外如是。
神略軍精銳之師、一越大江便令戰場上的形勢一變,東西突厥合力截殺也未能阻遏其與大軍會師,方氏旌旗越來越多地插上原本就屬於大周的中原土地,只差最後一步便要再次推開西都長安的城門。
敵軍聞風喪膽,天下人皆翹首以盼等待著還都之日的到來,拓那見勢不妙、將京畿道以西岐州諸城脅為人質,稱神略軍凡進一裏便屠一城、誓要以江北數十萬漢民性命逼金陵就範。
“蠻夷狡詐卑劣!我朝豈能受之脅迫!”
消息送回江南,乾定宮中當即吵得沸反盈天。
“他們是被逼入絕地狗急跳墻!正因如此我軍才更當一鼓作氣拿下長安!衛錚鐘曷氣數已盡,如何又能放虎歸山遺留後患!”
“胡人殺人如麻嗜血成性,便是今朝我軍退讓保得那幾城百姓一時性命、他日也難保不被拓那都羅濫殺洩憤!當務之急是先取長安,岐州上下若死也是為國取義、光宗耀祖必當含笑九泉!”
一番陳詞慷慨激昂,仿佛那數萬百姓的性命便是浮萍草芥不值一提,或許身臨絕境之時人人都已殺紅了眼,袞袞諸公平素常言的仁義道德也皆被捐棄不顧了。
“一派胡言!”
群臣之中最先站出來的還是許宗堯,少年卿相剛直果決,從不畏懼受千夫所指、成眾矢之的。
“那是心向大周的百姓!是盼望王師的遺民!數萬之眾何其重也,焉可隨意棄之不顧!”
“便是不念所謂王道仁義、只論諸般權術心計,今若大周踏著萬民屍骨去取長安、西都便成血腥恥辱之地!自此天下人心離散,又有誰人還願誠心歸附!”
幾句質問刊心刻骨,直逼得那幾位比他父親還年長幾歲的老臣啞口無言,他們氣得胡須都在發抖,又劈手指著許宗堯問:“那舍人以為當如何?”
“北伐一戰已逾半載,長安就在眼前,難道便要打道回府?”
“舉國上下節衣縮食方才征得糧餉以供軍需,那些真金白銀便也就這般白費了?”
“江南已有暴丨動亂象!若君侯此去無功而返,朝廷又該拿什麽去堵那悠悠眾口!”
你來我往寸步不讓,無論誰都有一番絕不會被駁倒的道理可講,生死存亡之際人人都在拼命掙紮,那是一場驚天的豪賭,人命與皇朝便是棋盤之上相互廝殺的棋子。
“太後……”
激辯聲中一道沈穩老邁的聲音緩緩響起,一時間眾人便都安靜了下去,甚至一向桀驁的許宗堯都低頭恭敬地拱了拱手,原來開口之人正是他的座師、當朝太傅陳蒙。
宋氏衰微之後太傅儼然已成滿朝文臣之首,甚至在這君侯離朝的當下更成了輔臣之中最得人望的一位,此時乾定宮中靜默無聲、人人都在等著這位德高望重的天子之師給出他的諫言。
“諸位大人所言皆在理,老臣卻以為此事非陛下與太後所能決斷。”
“前方軍情千變萬化,其間變數難以捉摸,自西都越江傳送軍報至於金陵、八百裏加急也須耗費兩日功夫,來回四日必貽誤陣前軍機,於我朝有大害。”
“君侯南征北戰經多見廣,身在陣前當最知進退之法,依老臣之見未若將裁奪之權皆授君侯,此役無論是戰是和、群臣皆無二話。”
言語一出四座皆靜,沈思過後無論哪派皆深以為有理——是啊,太後一介婦人,少帝半大孩童,能懂得什麽領兵打仗之事?他們這些遠在千裏之外的臣子亦不過是紙上談兵,平白爭論毫無意義,最終若結果不如人意必也會沾上一身罵名,何如將一切都丟給君侯做決斷?他方獻亭不是專斷強臣麽?當初南境之事都能一人定乾坤,如今對上突厥人又如何不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他的心難免跟著一同沈重起來, 卻無論如何都尋不到一條更好的出路——眼下朝中有人稱君侯北伐是貪功冒進,卻不想若不趁東突厥暫被謝氏按下的當口興兵日後又有何機會再將胡虜驅出中原;可大周的國力又的確還沒恢覆到可以支撐如此一場消耗巨大的戰爭的地步,物力人心雙雙被拉扯到極致, 假使君侯此去無法再次創造奇跡,或許……
“秉書。”
沈思之時她的聲音忽然傳來, 他側首向她看去, 女君看向遠方的目光悲傷又平靜。
“算起來你入朝已近一載……如何,還喜歡做官麽?”
這像是要與他閑談、與方才沈重的氣氛相差得遠,他楞了一下,又認真思索起來, 答:“說不上什麽喜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臣想做些事、便不能在草野當個販夫走卒, 只是官身亦非無所不能、進退取舍總有許多不得已,此亦是太後教與臣的道理。”
她聽言一笑、又打趣地看了他一眼, 像是意外他也學官場上那些人說起了漂亮話奉承於她, 頓一頓又問:“那你可曾後悔?那些所謂‘不得已’可是十分消磨人的。”
他又想了想,似乎對她的每一個問題都十分在意,正似當初在乾定宮中答策問時一般鄭重, 片刻後又搖頭,篤定道:“不後悔。”
“想做之事不過能做十之一二, 可若自矜不前便連這一二分都不會有——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有些事就是要一步一步來,日子久了方見不同——有時臣想,潁川方氏清正至此、君侯其人忘身如斯, 尚且要遭世人攻訐非議,其餘尋常人受的那些許委屈……又算得上什麽呢?”
這回出神的人變成了她, 大約不意會在此時聽到別人提起他,片刻的晃神是難以收束的思念,一別數月、她實在已想他想得緊了。
許宗堯當時卻會錯了意,以為女君心底還在介懷君侯此前在南境之事上的逾越——他實在有些為難,心裏既敬重君侯又尊崇女君,此刻也不知該如何找補,就有些尷尬地沈默下去了。
宋疏妍也看出他是誤會了自己的意思,當時卻又不便同他解釋——她其實心底也有些愧疚,許宗堯其人秉性耿介正直、對她亦有人臣忠誠之心,她卻與方獻亭……也不知若他有朝一日知曉了他們之間真實的關系,會否也會對他們生出厭憎鄙棄之心?
“那倘若不做官呢?”
她微微別開眼睛,將話也一並岔開了。
“倘若生逢盛世不入臺城……你最想做什麽?”
這問題像在問他也像在問自己,許宗堯感到她那時的神情有些出離,擡望眼與她一同看向遠處的燈火星辰,思緒也漸漸飄得越來越遠。
“也許做些著述吧……”
他的眼底泛起淡淡的光亮。
“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1)……曹子桓話說得透徹,只是他自己未能做到罷了。”
“若我朝仍是盛世,或許臣便當真振衣濯足歸於山林,種豆南山,日賞朝雲,筆墨為友,終老一生。”
這實在是美妙的設想,倘若她不入皇城大約也想過同樣的日子——方獻亭呢?倘若他不是潁川方氏之後,會否也願同她一起這般清淡平常地度過一生?
她想得有些癡了,醒神時臺城還是臺城、鳳陽殿還是鳳陽殿,她不能同人提及的愛人還在遙不可及的遠方,生死難料、歸期不定。
“孤倒確想看你多寫些文章,”她轉頭看向許宗堯,已從不真切的幻想中抽身而出,“金陵埋沒了狀元郎,後人當知光祐年也曾有青史第一流的錦繡風致。”
許宗堯聞言一笑、坦然受了女君的讚譽,兩人相視一笑,便是這世上君臣難得的相惜相敬霽月光風。
光祐年當記之事……
……這也總能算上一樁。
此後數月,金陵接到的消息有好有壞喜憂摻半。
東突厥的都羅本就不願與金陵議和、當時和談不過是受形勢所迫,眼下被西突厥多番慫恿利誘、果然便又動開戰之念,半月之內血洗王庭將主和一派勢力清洗殆盡,隨即便自東向西與拓那對朝廷軍形成夾擊之勢。
金陵聞訊震動,少帝氣得親自下旨砍了都羅次子畢忽努的腦袋、還派人將其送至江北羞辱對方,只是此舉除洩憤外實在沒有別的意義,江北之戰局已由此亂成了一鍋粥;幸而方獻亭出征前已料到東突厥會背信毀約、新歲時請謝辭南下也是為商議防禦布置,朔方幾鎮節度使尚受皇命,西北一線的戰事暫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只是如此一來朝廷供給糧草的壓力便更大,江南民怨之聲亦越發難以控制,坊間許多百姓要求朝廷撤軍休戰、便是將中原舍給異族也無甚不可,六月時漸次爆發了幾場暴丨動、都被千機府派兵有力鎮壓了下去。
宋疏妍萬分辛苦地在朝內穩定局勢,方獻亭在前方大約也有所耳聞,七月裏他在奏報中請增派三萬神略軍馳援、便是在為將決戰提前做最後的準備;宋疏妍自不會不應,不顧洛陽派的阻撓參奏將五萬神略軍派往商州之南,長安近在咫尺,只要能將西都故地收回她便有餘地安撫民心平息爭議。
北邊那個偽朝廷也知金陵在做什麽打算,鐘曷是發了瘋、一把年紀還要親自領兵上戰場抵擋朝廷軍,雙方在商州一線你爭我奪你進我退、每日都要死上成千上萬人,突厥人、漢人,中原人、江南人……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人間地獄不外如是。
神略軍精銳之師、一越大江便令戰場上的形勢一變,東西突厥合力截殺也未能阻遏其與大軍會師,方氏旌旗越來越多地插上原本就屬於大周的中原土地,只差最後一步便要再次推開西都長安的城門。
敵軍聞風喪膽,天下人皆翹首以盼等待著還都之日的到來,拓那見勢不妙、將京畿道以西岐州諸城脅為人質,稱神略軍凡進一裏便屠一城、誓要以江北數十萬漢民性命逼金陵就範。
“蠻夷狡詐卑劣!我朝豈能受之脅迫!”
消息送回江南,乾定宮中當即吵得沸反盈天。
“他們是被逼入絕地狗急跳墻!正因如此我軍才更當一鼓作氣拿下長安!衛錚鐘曷氣數已盡,如何又能放虎歸山遺留後患!”
“胡人殺人如麻嗜血成性,便是今朝我軍退讓保得那幾城百姓一時性命、他日也難保不被拓那都羅濫殺洩憤!當務之急是先取長安,岐州上下若死也是為國取義、光宗耀祖必當含笑九泉!”
一番陳詞慷慨激昂,仿佛那數萬百姓的性命便是浮萍草芥不值一提,或許身臨絕境之時人人都已殺紅了眼,袞袞諸公平素常言的仁義道德也皆被捐棄不顧了。
“一派胡言!”
群臣之中最先站出來的還是許宗堯,少年卿相剛直果決,從不畏懼受千夫所指、成眾矢之的。
“那是心向大周的百姓!是盼望王師的遺民!數萬之眾何其重也,焉可隨意棄之不顧!”
“便是不念所謂王道仁義、只論諸般權術心計,今若大周踏著萬民屍骨去取長安、西都便成血腥恥辱之地!自此天下人心離散,又有誰人還願誠心歸附!”
幾句質問刊心刻骨,直逼得那幾位比他父親還年長幾歲的老臣啞口無言,他們氣得胡須都在發抖,又劈手指著許宗堯問:“那舍人以為當如何?”
“北伐一戰已逾半載,長安就在眼前,難道便要打道回府?”
“舉國上下節衣縮食方才征得糧餉以供軍需,那些真金白銀便也就這般白費了?”
“江南已有暴丨動亂象!若君侯此去無功而返,朝廷又該拿什麽去堵那悠悠眾口!”
你來我往寸步不讓,無論誰都有一番絕不會被駁倒的道理可講,生死存亡之際人人都在拼命掙紮,那是一場驚天的豪賭,人命與皇朝便是棋盤之上相互廝殺的棋子。
“太後……”
激辯聲中一道沈穩老邁的聲音緩緩響起,一時間眾人便都安靜了下去,甚至一向桀驁的許宗堯都低頭恭敬地拱了拱手,原來開口之人正是他的座師、當朝太傅陳蒙。
宋氏衰微之後太傅儼然已成滿朝文臣之首,甚至在這君侯離朝的當下更成了輔臣之中最得人望的一位,此時乾定宮中靜默無聲、人人都在等著這位德高望重的天子之師給出他的諫言。
“諸位大人所言皆在理,老臣卻以為此事非陛下與太後所能決斷。”
“前方軍情千變萬化,其間變數難以捉摸,自西都越江傳送軍報至於金陵、八百裏加急也須耗費兩日功夫,來回四日必貽誤陣前軍機,於我朝有大害。”
“君侯南征北戰經多見廣,身在陣前當最知進退之法,依老臣之見未若將裁奪之權皆授君侯,此役無論是戰是和、群臣皆無二話。”
言語一出四座皆靜,沈思過後無論哪派皆深以為有理——是啊,太後一介婦人,少帝半大孩童,能懂得什麽領兵打仗之事?他們這些遠在千裏之外的臣子亦不過是紙上談兵,平白爭論毫無意義,最終若結果不如人意必也會沾上一身罵名,何如將一切都丟給君侯做決斷?他方獻亭不是專斷強臣麽?當初南境之事都能一人定乾坤,如今對上突厥人又如何不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